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通知》全文公布

客服

19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通知》全文公布通知指出,最近几年来,存在宏观管理相对薄弱,价格杠杆作用不足,项目管理导向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到隐藏在医疗服务中的高值医用耗材的定价,以及对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出台操作性很强的监管指引《通知》将对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与医疗服务密切相关的高值医用耗材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通知》全文公布

医院面临双总控:涨价总量调控

2021年,为贯彻落实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精神,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这标志着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大范围调整开始根据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确定河北省唐山市,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江西省赣州市,四川省乐山市为首批试点城市日前,国家医保局在厦门召开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与其他领域医保改革1—3年的周期不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相当审慎,不仅选择了5个地级市,还以5年为试点周期原因之一是防止医疗服务价格普涨引起舆论反弹

通知显示,价格总量控制的思路从5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医保统筹地区未来公立医院将进入双控阶段,经营管理面临紧约束一方面,继续管理分配给各医院的医保基金总额当然,在医保按疾病诊断付费,实行大数据疾病点法的地区,医院层面的总额管理可能会被淡化,地区层面的总额管理会逐渐过渡到宏观层面,以及按照不同粒度的疾病进行更精细化的一揽子支付

另一方面,公布后,全国每家医院医疗收入对应的医疗服务价格将实行总量调控此前,国家医改降低医用耗材收入后,公立医院想直接普遍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现在,这种躺着也能赢的想法就打消了

国家医保局的政策导向相当明确:一是防止左手转右手,把从征收中挤出来的药品和耗材的水分全部转嫁到医疗服务价格上,继续造成群众的就医负担,相反,要把已经收取和降低的药品,耗材价格的相当一部分改革红利返还给参保群众另一个是调价要有升有降,如何让调价总量更大除了降低药品和耗材成本实现腾笼换鸟,还包括降低一些偏高的医疗服务价格比如,规定对于社会捐赠,政府资金采购的大型检查治疗设备,由于成本低于市场化采购,相应大型设备检查治疗项目的医疗服务价格也应适当下调,这也会降低医院进行过度检查,以检查补医疗的动力

那么,未来医疗服务的总量调控如何设置厦门的试点可以作为参考厦门市公立医疗机构以历史收入水平为基数,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费用规模和结构,医保基金筹资运营,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成本和管理绩效,患者跨区域流动,新业态发展等因素,确定年度调整系数历史基数乘以调整系数后,得出全市可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总量

一升一降的逻辑:重视技术服务的价值。

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徐书强此前披露,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的大型高水平医院,技术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到十五末将达到40%左右,十五末达到60%左右。

为了实现上述减少医疗产品,改善医疗服务的目标,价格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对于医生来说,可以从临床诊疗服务中获得合理回报,而合理回报的晋升标准不是医疗器械销售而是过硬的医术,更有利于激发他们不愿腐的动力,放大到全院,长期高投入的专科能力建设可以得到合理的价格激励,有利于引导医院从过度追求以药补医,以耗补医,以检补医回归到提高诊疗能力的职业

通知体现了对技术服务价值的重视,价格与价值的趋同,以及对部分低水平医疗服务的慷慨涨价哪些医疗服务项目有上调空间通知提出了两个60%的标准:从单个项目来看,在治疗,手术,中医中选择价格长期不调整,有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从单轮来看,各调价方案中以技术服务为主值的项目数量和金额原则上占总数的60%以上此外,为了告别事业单位吃大餐,文件规定要开展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医疗服务项目,以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拉开服务机构的差异

但需要提醒的是,公立医院绝不能有调价依赖症,将医疗机构的临床能力,财务管理,内部薪酬分配等内部管理职责全部寄托在医疗服务调价带来的增量收入空间上,企图通过一次性调价解决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所有问题这不符合精准医疗法和精细化管理法,也很可能突破医疗服务总价监管的天花板归根结底,医院管理层要克服赚快钱搞政绩工程的路径依赖,就要勇于自我革命,优化临床管理的管理,克服利益分配不公,舍得投入学科建设,静下心来推进长远的财务改革和内部薪酬改革

各类高值药品,高值耗材企业,医疗人工智能企业,都要克服以产品替代医疗的路径依赖未来,凡是有利于公立医院提质降本增效的项目,都将由企业大张旗鼓地进行,产品本身的价值将打动医院,转化为临床量,企业千万不要做任何以牺牲患者权益为代价为医院开辟新的创收渠道的项目,或者用消费代替医生把基层医生,初级医生退化成只会开药,放器械,按回车键的懒人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医改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改革如果公立医院主动提升薄弱专科和团队的技术服务价值,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将被院领导和科主任拒之门外

监管博弈:遏制无差别医疗消费和过度医疗

如果说,长期实行医保总额管理,只能把资金的去向和绩效控制在医保支付范围内,那么,价格总量调控可以控制所有非医保支付的医疗收入,包括隐藏在医疗服务项目中的高值医用耗材,医疗服务中的虚增项目和虚增价格。

对于耗材生产企业来说,伴随着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在医院收入中的比重逐渐降低,高值医用耗材相对于药品具有中间产品的特性,部分耗材隐藏在医疗服务价格中,以维持其价格虚增的水分,进而与医院分享医疗收入如果这些耗材刚好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外,不受医保总额管理的限制,那么高昂的价格就会转嫁到患者身上,从而增加其自付负担

《通知》着眼于划清医疗与消费的界限,遏制一切制度漏洞:一是对价格预期高的项目进行创新性和经济性评估,重点评估新设备和耗材的成本其次,对于合并在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不单独收费的耗材,要求集中带量采购后适当降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以降低材料消耗成本,防止虚高水分消费到就医,再次,在每一轮调价方案中,原则上基于技术服务价值的项目数量和金额应占总量的60%以上要严防医疗与消费捆绑,公立医院以设备,材料消耗为依据设立过高价格项目

就公立医院而言,即使在以消费补医疗的利益通道被堵死后,医疗服务的调价也绝不能异化为虚增项目,哄抬价格,多搞医疗,多赚钱的新型过度医疗行为通知,避免根据具体设备,耗材,发明人,技工学校等因素设置专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这意味着,过去通过挖名医,吹捧独门秘笈,花点钱购买一台进口手术机器人,公立医院就可以走上高端服务量身定制定价的道路,而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从长远来看,地方政府官员和公立医院管理层还是要在医院的内外治理上下功夫,根除公立医院的过度逐利动机,真正回归公益性,至少保持其利益实现机制与患者健康权益的一致

免责声明:本文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网络,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https://www.aaadddd.com/3948.html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nvshen216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2536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